加入收藏 設(shè)為首頁 手機客戶端
  • 任務(wù)我的任務(wù)
    • 3806閱讀
    • 0回復(fù)

    [聊天灌水]中華姓氏之“金”姓源流[復(fù)制鏈接]

    樓層直達

    關(guān)注Ta 發(fā)消息

    法老 
    發(fā)帖
    4866
    金幣
    25063
    威望
    3500
    貢獻值
    14436
    銀元
    10936
    注冊時間2018-11-17
    樓主   發(fā)表于: 2020-12-18 21:02   , 來自:江蘇省 移動

    金氏圖騰釋義

    [font=����, arial, sans-serif, &amp]【釋義】金,泛指金屬。金的甲骨文有兩種:一種是上邊古文“今”字,下邊是“火”字,表示用火熔煉中,銅液的流出。另一種是上邊古文“金”字,下邊是“土”字。左邊有兩點,表示金子埋在沙土之中,左邊的兩點同樣表示銅液。[font=����, arial, sans-serif, &amp]【起源】古代東夷族首領(lǐng)少昊,名摯,因修太昊之法,故曰少昊;以金德王,故號為金天氏,登帝于窮桑(今山東曲阜)。少昊的子孫中,有一支簡化他的號為姓氏,就是金氏。[font=����, arial, sans-serif, &amp]得姓始祖:金天氏(少昊)[font=����, arial, sans-serif, &amp]始 祖 地:山東曲阜[font=����, arial, sans-serif, &amp]郡望堂號:彭城、京兆;麗澤堂

    一、尋根溯祖  

        1、出自少昊金天氏。相傳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,是黃帝的己姓子孫,少昊死后被尊為西方大帝;按照古人的五行學(xué)說,西方屬金,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稱號。他的后裔就有以金為姓的,稱金氏。

         2、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。漢代,匈奴休屠王的兒子叫日磾,在漢武帝時,歸順于漢室。由于休屠部曾鑄銅人像(又稱金人)以祭天,遂被賜姓"金"氏,稱金日磾,從此他的子孫就統(tǒng)統(tǒng)姓了金。

        3、為劉姓改姓為金氏。唐末五代時,吳越國(十國之一)開國之王錢鏐的"鏐"與"劉"為同音字,為了避嫌,便將吳越國中的劉氏改為金氏.

        4、除上述三支外,還有六個來源:

         一是南北朝時羌族中有金姓;  

        二是唐時新羅國有金姓。新羅國(今朝鮮半島)王姓金;

        三是明永樂年間,成祖伐漠北,蒙古王子也先土干,率妻子部署來降,賜姓金氏;

        四是元時有金覆祥,其先本為劉氏,后改為金氏;

        五是清代文學(xué)評論家金圣嘆,本姓張,后改姓金氏;

        六是清代愛新覺羅子孫中多有姓金的。

       二、遷徙分布

       金姓姓源較多,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時的少昊。少昊自窮桑登帝,后徙曲阜。窮桑在今山東曲阜市北。

       新羅,朝鮮古國名,與高麗、百濟并立,其國王姓金。

       金日磾家族居住在長安,累世官宦。

      南北朝時,金氏有遷至今甘肅境者,如北齊大都督金祚,就是安 定人。

      唐朝貞觀年間所定益州蜀都三姓之一有金氏,汾州河西郡四姓之一有金氏。

      宋明時期,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、江蘇一帶發(fā)展外,還分布于今江西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、福建、廣東等。  北方的河南、河北、遼寧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點。 從清朝嘉慶年間開始,閩、粵金氏陸續(xù)有人遷至臺灣,此后,有的在遷海外,僑居于新加坡等國家。 夜郎家族(金氏家族)自漢始祖夜郎王至今,完整的族譜還保存著。除前幾年住鎮(zhèn)寧的金氏家族為寫延續(xù)的族譜取去一本外,現(xiàn)廣順還有金氏族譜。夜郎家族姓金是因夜郎侯曾指竹為姓,所以金竹夜郎后裔大都姓金。

    三、郡望堂號

      【堂號】 "麗澤堂":宋朝的時候金履祥最長濂洛之學(xué),皇帝召他任國史館編修,沒到任就死了。他曾在麗澤書院講學(xué),所以稱"麗澤堂"。 金姓又有以"彭城"、"京兆",為其堂號名的。

    【郡望】 彭城郡:西漢地節(jié)元年改楚國為彭城郡。東漢章和二年改為彭城國,治所在彭城。南朝宋改為郡。 京兆郡:漢太初元年改右內(nèi)史置京兆尹,為三輔之一,治所在長安。三國轄區(qū)改為京兆郡。

      四、歷史名人      

        金圣嘆:明末清初文學(xué)評論家。為文怪誕,性情狂傲,不求功名,以著述為務(wù),評天下才子書有六,一《離騷》、二《莊子》、三《史記》、四《杜詩》、五《水滸》、六《西廂》,其評語流傳甚廣。

       金 農(nóng):清代書畫家兼詩人。善詩文,精于鑒別金石、書畫。工隸書。尤以楷書自創(chuàng)一格,號稱"漆書"。為"揚州八怪"之一。  

       金日磾:西漢時大臣。本匈奴休屠王的太子,漢武帝時從昆邪王歸漢,任馬監(jiān),遷侍中。其后世代官宦,且多為侍中。歷7世皇帝為內(nèi)侍,與西漢大臣張湯后世并稱"金張",成為功臣世族的代稱。他可以說是金姓歷代名人中地位最顯赫的人物.

    金昌緒:浙江余杭人,唐代詩人。在《全唐詩》中,他只有一首小詩流傳下來,可說是一位再小不過的詩人,但是他的這一首題為《春怨》的小詩,其藝術(shù)成就卻令人嘆服不已!按蚱瘘S鶯兒,莫教枝上啼。啼時驚妾夢,不得到遼西!背踝x此詩時,不僅要疑惑,這位閨中少婦,何以要遷怒樹上的黃鶯鳥,從樹上趕走它,不讓它鳴叫?原來是黃鶯的鳴叫聲將她從夢中驚醒,那么她做的是什么夢呢?何以驚醒她便生氣,到了末句才明白,原來她做夢是要去遼西和丈夫相會,而黃鶯的鳴叫,驚醒了她,使她不得在夢中與丈夫相會。短短二十字,把閨中思婦對丈夫的思戀癡情癡態(tài),描繪得栩栩如生,不能不漢服詩人深厚的藝術(shù)修養(yǎng)與藝術(shù)表現(xiàn)的功力。全詩如剝繭抽絲,一層一層,漸次披露,可謂既引人入勝,又委婉曲折。由此可以看出唐人詩歌藝術(shù)的精湛。

      金剛智:唐朝佛教密宗僧徒,南天竺人。來中國傳教,來中國傳教,曾譯《金剛頂經(jīng)》,與善無畏、不空唐玄宗時并稱"開元三大士" 。  

       金幼孜:明朝官吏。多次隨從明成祖北征。撰有《北征前錄》、《北征后錄》,又與胡廣、楊榮共撰《五經(jīng)四書。性理大全》。宣宗時命修兩朝實錄,充總裁官。

       金彥,邵陽(今屬湖南人)奉詔舉孝廉,為天下第一,郡人號"義門金氏".    金圣嘆,清初文學(xué)批評家,曾對《水滸》與《西廂》進行批點。

       金仲華, 新聞工作者國際問題專家,建國后歷任中國新聞社社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,上海市副市長.

       金世遺:民國時革命軍軍長......,

    金氏宰相列表  

    宰相

    宰相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!霸住钡囊馑际侵髟祝坛瘯r為管理家務(wù)和奴隸之官;周朝有執(zhí)掌國政的太宰,也有掌貴族家務(wù)的家宰、掌管一邑的邑宰,實已為官的通稱。相,本為相禮之人,字義有輔佐之意。宰相聯(lián)稱,始見于《韓非子·顯學(xué)》,但只有遼代以其為正式官名,其它各代所指官名與職權(quán)廣狹則不同,而且名目繁多。正式稱謂有丞相、相國等。

    宰相的正式官名隨著朝代的更替,先后出現(xiàn)過:相國、丞相、大司徒、侍中、中書令、尚書令、同平章事、內(nèi)閣大學(xué)士、軍機大臣等多達幾十種官名。

    本篇應(yīng)指歷代最高官職者,并非單指“宰相”一職。

         1、 春秋戰(zhàn)國秦國 : 金受  本名:金受。別稱:金投、金殳。秦國丞相。

    《史記秦本紀》中“薛文以金受免”中的‘金受’不是說孟嘗君受賄了,而是他的名叫‘金受’。這句話翻譯過來便是:因為金受這個丞相打了小報告,孟嘗君被免職了。

      關(guān)鍵在于在的豆座底面上發(fā)現(xiàn)了19字銘文(如圖)。其中最為關(guān)鍵的兩行是:“八年相邦薛君造”和“八年丞相受造”(銘文中的‘受’,原文是‘沒’字去掉三點水。樹曰‘打不出這個字’。其音與意皆與‘受’通。所以打‘受’。但是銘文不是這樣的),其他幾個字寫的是直接負責(zé)制作這個漆木高足豆的監(jiān)管人和制作者的名字,并不重要。

    相邦和丞相是官職名稱。相邦寫在前面因其職務(wù)高于丞相。而八年則是年號,為秦昭公八年。薛君和受則是兩個人。薛君就是前面提到的孟嘗君,戰(zhàn)國四公子之一。名田文,齊威王的孫子,父親是田嬰;丞相“受”名為“金受”。金受者,史書上絕少提及。有不少專家甚至認為此人歷史不存在,如今銘文則證明了確有此人,而且還是當時秦國的丞相,孟嘗君的副手。

      周最謂金投曰:“公負令秦與強齊戰(zhàn)。戰(zhàn)勝,秦且收齊而封之,使無多割,而聽天下之戰(zhàn);不勝,國大傷,不得不聽秦。秦盡韓、魏之上黨太原,西止秦之有已。秦地,天下之半也,制齊、楚、三晉之命,復(fù)國且身危,是何計之道也!

         2、明朝成祖、仁宗、宣宗時期:    金幼孜      

           金幼孜(1367-1431),名善,以字行,號退庵。漢族江右民系。今江西省峽江縣羅田鎮(zhèn)徘山村人。建文二年(1400)進士,授戶科給事中。永樂元年(1403)任翰林檢討。與吉水學(xué)士解縉同值文淵閣,升侍講,為太子講學(xué)。幼孜講授《春秋》而進呈《春秋安旨》三卷。

          永樂五年,遷右諭德兼侍講,永樂十二年與胡廣、楊榮等纂《五經(jīng)四書性理大全》,遷翰林學(xué)士。永樂十八年與楊榮并為文淵閣大學(xué)士。隨明成祖朱棣歷次北征,據(jù)馬鞍立記山川地形。明仁宗即位后,拜戶部右侍郎兼文淵閣大學(xué)士,旋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學(xué)士。洪熙元年進禮部尚書兼大學(xué)士,依舊擔(dān)任翰林學(xué)士。明宣宗時,修兩朝實錄。宣德六年十二月(1432年初)卒,贈少保,謚文靖,葬暮膳山。著有《北征錄》及《后北征錄》,后人集其遺文輯成《文靖公全集》。

        個人作品:金幼孜早期在東宮講學(xué)時曾上呈《春秋要旨》三卷,隨朱棣北征時著有《北征前錄》和《后錄》,后又與胡廣、楊榮參與編撰《五經(jīng)》和《四書》、《性理大全》。除此之外,金幼孜還有《早發(fā)清河》、《次歸化甸》、《元夕賜午門觀燈》等詩篇傳世。

         史籍記載:《明史·卷一百四十七·列傳第三十五》

        3 、清朝順治、康熙時期:    金之俊  

           金之。1593-1670年),字豈凡,又字彥章,號息庵。江南吳江八都(今蘇州市吳江區(qū))人。明末清初貳臣。茅坤之外孫。萬歷四十七年(1619年)進士。官至兵部右侍郎。明亡后降清,仍任原官。曾上疏攝政王多爾袞建議蠲免京畿田租,獻策十不從十不從。金之俊曾勸降左懋第。董鄂氏死后,寫有《孝獻皇后行狀》。累官至中和殿大學(xué)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傅。康熙元年(1662年)告老還鄉(xiāng)。歸田后,屢受施商余欺侮,患有膈癥?滴蹙拍辏1670年)逝世。

    歷史評價:蕭一山:運籌策劃,經(jīng)略四方,筦理機要,創(chuàng)制規(guī)模者,如范文程、洪承疇、金之俊、馮銓輩,雖以漢人投效,行節(jié)有虧,史書所載,黜之貳臣;然經(jīng)營勤勞,亦不失為開國之良輔。

    史籍記載:《清史稿·列傳二十五 》

    (post by :2020-12-18 21:02:50)
     (0人推薦) 這篇文章真不錯! 給帖子評個分吧!
    快速回復(fù)

    限200 字節(jié)
    如果您提交過一次失敗了,可以用”恢復(fù)數(shù)據(jù)”來恢復(fù)帖子內(nèi)容
     
    1、回復(fù)廣告信息一律封號 2、粗口、謾罵、攻擊一律封號
    上一個 下一個